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齐辛民艺术中心

画家的童年
来源: | 作者: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7-11-23 | 3246 次浏览 | 分享到:

    辛民说他家的传统观念比较重,父亲后娶的婶子更是如此,而且是个祟尚信仰的人,现在想想应该是信佛之类的什么教。辛民受到的旧式家教很多,比如吃饭不能摇头晃脑、不能吧嗒嘴.用手拿干粮时不能冲着手的“虎口”(拇指与食指中间)咬,有虎口夺粮之意.吃馒头、夹菜要从边上开始。在座的长辈还没有动筷子,晚辈不能先吃;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小孩子的动作如果太“猴”气,家长就说是一身穷气,没有福相。人不能做坏事,若做了坏事,就是伤天害理,就会被老天爷电打雷劈,死后到阴间被阎王爷制裁。辛民常受家长叮嘱:不要跟别的小孩打架,别人打你的时候就快跑躲开。总之,辛民接受这种类似的礼教太多,一言一行都要受规矩的限制,以至于辛民到现在也从来没有逞强斗胜的习性。辛民的童年,体质较弱,言语不多,不太活泼,从不惹是生非,这一点除了本性都与家庭的教育有关。有的时候和小朋友玩,如一起练摔跤,多是被人摔倒,吃亏的事常常落在他的身上。他记得上小学时,曾被一个姓路的同学打得几天都不能上课.在山东艺专学习时遭批判、遭诬陷,“文革”中挨批斗 …… 面对这些他都以沉默态度面对,有时以“吃亏是福”安慰自己。他觉得若要每每强硬反抗,矛盾会无限升级,其结果必然受到更大的伤害,甚至会出人命危险。

    童年时代,在他印象中还有很多想起来很开心很难忘的事。比如在下雪的冬天,当地上被厚厚的雪覆盖后,饥饿的麻雀常常飞到院子里到处觅食。他和家族里几个孩子就在院子里扫出一块空地,然后把小米等食物撤在空地上,在上面用一个大筛子半罩着,再用一小段木棍撑起筛子的一边,木棍上拴着一根细绳子,一直拉到屋里。小伙伴们躲在屋里一起守着,等到麻雀确认安全后落到空地上,小心翼翼地跳到筛子下吃食时,便使劲把手中绳子一拉,刹那间小麻雀就被筛子扣在下面。大家一哄而上抓住了麻雀,嘴馋的孩子们就在大人的帮助下将麻雀或烧或煮,不用多少时间小麻雀便成了口中的美味佳肴。开心抓麻雀后的小辛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这近乎残忍的一幕,他选择的是闷闷不乐地离开。 2011 年,辛民依照这样的情景画了一幅 《 捉麻雀图 》 ,题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以此告诫,不义之财不可得。

       有一天,麻雀“吧嗒吧嗒”地啄窗户纸声,把他吸引了过来。他看到麻雀在屋外的窗户上,用嘴巴正在啄吃糊窗户纸上的糨糊。透过窗纸麻雀的影子看得很清楚,仔细观察后,他发现这是抓麻雀的好机会。于是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里的土炕上-守候,等到窗户外面的麻雀再飞过来落在外面的窗挨上,用坚硬的嘴巴去啄吃糊纸的糨糊时,窗内的辛民悄悄地抬起手来,轻轻地将麻雀的一只小脚按住,在麻雀拼命挣扎后,还是被他伸出的另一只手把麻雀牢牢地抓在手里。由于怕自己把窗户纸撕大或伤着麻雀,辛民的小手被划破了皮。这个时候的他根本不会顾及自己受伤的手,而是把麻雀捧在手里看呀看呀,翻来覆去地看个不够,然后还会小心地把家里玉米饼捻碎了放在手里喂它。可是,逮住的麻雀一点也不吃他手上卜的粮食,小辛民很奇怪也很不解。他只好把麻雀,小心地放在自己编的鸟笼里,再找来祖父喝酒用的两个小酒盅,分别放上小米和倒上水一起送到鸟笼子里面,自己就躲到一边静静观察。心想:我看着你的时候你不敢吃,你不饿的时候也不会吃,现在我要你看不到我,等你饿极了,你就一定会吃了。可是一连几天过去了,麻雀一粒米也没有吃,一滴水也没有喝,眼看着麻雀的脖子一天天地鼓胀起来,像吹了气一样,很快就死了。辛民看着守着米和水而饿死的麻雀,惊呆了!祖父告诉他,不管是麻雀还是任何的小鸟,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园,都习惯自由自在地活着,宁死也不苟且偷生.这是一种鸟性。辛民含着眼泪把麻雀埋在了院子里的墙根下,一直难过了很多天。这件事,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刻印象,也给了他很大的震撼:小鸟都能做到宁死不屈,何况我们人呢!

齐辛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齐辛民工作室导师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