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同学高群来到北京,我们相约去看望正在医院疗养的陈绶祥老师,谈话聊天中我谈到了去十渡看到了满山遍野的柿子树和诱人的让人心醉的红柿子,回来后画了一批柿子的作品,谁曾想陈老师脸一沉:看到满山的红柿子就激动就画柿子?那跟西班牙斗牛看到红布就往上冲的公牛有什么区别?老师一句反问的话顿时让我无语了……我也没有忘记第三年西双版纳写生中自己第一次敢动笔画花藤的一时兴奋,便不加思索发到群里还请刘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结果除了老师给了三个朝下的母指外没有一点点声息……那一刻不仅仅是无语,感觉整个空气都是窒息的。但我永远感恩这两位伟大的导师陈绶祥老师和刘老师!两句反问的话和三个向下的大母指(微信表情符号)……直到今天深深触动着我的心时刻牢记:观察、思考、感受、体悟!画画要从于“心”!
三月里的春天,北京路边和公园里的柳树,还有在通往顺义的路上(通顺路)两边的柳树上那长长的下垂的柳枝条、风一吹悠悠荡荡地飘着,那一抹、一抹的嫩绿仿佛摇醒了大地、绿了整个春天……那透澈清爽而诱人的色彩能愉悦疲惫的身心,那微黄的新绿芽儿刺激着我原本平静的心中泛起波澜。我开始一次次的按耐不住自己的冲动,一次一次拿起纸笔随意泼洒,任意挥洒一条又一条粗细长短相互交织的线条,老辣、厚拙、灵动、湿润,红颜色、黄颜色、蓝颜色、我不管它是什么冷暖,我只管一吐为快!这个时期我对深蓝和玫瑰紫红色给作品有意无意间增添的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情调痴迷起来,我以线条的力度和花朵为“点”来组合产生的效果,又以民间青花瓷器作为艺术文化符号,再以古典风格的木结构窗口、凭栏做支撑,在进行了一系例的创作中进行了反复的探索与实践。我把本土的文化与古典文化结合形式试想着传达一种理念内涵——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我创作几百幅的作品即:春之韵系列、秋之醉系列、窗花细语系列、青花瓶语系列,那个时候的我还有一个冲动是从欧洲十几个国家回来和到汕头时,好朋友周碧媚带我去了一条老街参观,看到那些不是要随时倒掉或被拆掉的清代时期洋人的老建筑带色彩的玻璃窗……我又想到了中国文化现代性与西方古典文化的结合。两年的时间几百幅小品的创作体验,在“点”、“线”、“面”中横竖交错、重叠、排列,以“水足”、“色足”、“墨足”、“稳”、“准”、“狠”这九个字里尽情演绎、尽情释放、尽情享受中寻找自我心灵撞击,以理性的思维和自由的姿态让灵性归到自然。这个时期创作过程中我对自由之境界的生活态度和艺术中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与理解即艺术就是修行。从传统艺术向自由、抽象艺术与当代性现代性发展,人类与自然与动物、地球与空间与宇宙,是一个何等强大又和谐的体系啊!这个时候更多的画面出现在我脑际的是庄子之逍遥、王维之自由的两大境界,又想到先生齐辛民作品中冲破古人与当代之框框,而展现出独特面目中博大精深的气度、气质、在纯真童趣里的自由奔放展翅翱翔,天空的旷神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