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时庆平先生山水作品
作为一名中国画画家,如果无视历代大师的风格和成就,他的创作就将仅止于幼稚和浅薄;如果墨守前贤们风格和成就的伟大,他将仅止于平庸和凡俗。从中国画发展史来看,似乎始终存在着传统经典法式和现实感受的矛盾,非花大力气者很难使二者贯通一气,导致自己的作品苍白无力、毫无生气。强调古法者,往往顽固不化,斤斤于传统法则而不敢越雷池一步;重视现实感受者,又往往肆无忌惮,视古代经典于不顾,盲目追求所谓的自由表现,致使笔墨语汇缺少文化根底,笔墨品格和审美品质也严重缩水。不过,随着新世纪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画种中国画也在传统出新的风尚中,开始向着绘画本体掘进,出现了一大批既重视传统法式又注重现实感受的国画家。时庆平先生的山水画作便是此中之一。
艺术贵在坚持,艺术贵在创新,庆平先生的山水画,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时代精神,并能博众家之长,行己之路。作为一名传统水墨行者,庆平先生能将古人传统的笔墨与自然的“鬼斧神工”完美结合,既坚守了传统又融入了创新。
时庆平的作品追求“气格”二字,气韵生动,格调典雅。浑厚的笔墨中透露出清丽雅致的气息,水墨交融中凸显层次变化,布局章法一气呵成,不泥于古,远山空旷幽静,近林繁简有致,山脚长置溪水流泉,让自然的纯美与技法的精巧完美地结合在绘画作品之中。在其设色山水中,巍峨挺拔的青山、苍翠欲滴的树木以及加在期间的点点桃红。在云雾的缭绕下,犹如仙境一般。中国传统笔墨追求的就是意境,如此可行、可赏、可居、可游的人间仙境,在庆平先生的笔下,便如此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
取传统之法度,自然之精华,舍弃其糟粕,如此才使得时庆平的画中之气格外清新自然,没有任何媚俗造作之态。自古,山水画就以追求画外之意为关捩,以虚求实、以实得虚,成为山水画得象外之意的重要手段。他的作品能虚实相生,笔墨间抑扬顿挫,笔韵节奏有关,不论是若隐若现的远山,还是近在咫尺的巨石,其作品都能带给观者无尽的遐想。
时庆平的作品诗书画互融,以书入画,书有画意,书画相通;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情画意,凸显写意,彰显了自身生命精神的丰富内涵。正刚注重行万里路,采风写生,常与造化对话交流,与大美天地合一,得大自然充沛的生命精神,解衣盘礴,凝神静虑,尽情挥洒。他的作品实境与情境交融,真实亲近,鲜活生动,使人们身临其境。其作品注重师古代书画大师得其精髓,师当代书画大家得其精华,博学精取,融会贯通,心手相应,自如地彰显笔墨语言生命精神。庆平先生的作品用笔劲健灵动,见骨力得气;水墨丰富和谐,显血肉生韵,笔韵、墨韵、水韵与气韵、情韵、诗韵融为一体,自然、恬静、优美的山水画面流淌着和美的生气,荡漾着和谐的生机,跃动着和谐的生命节律,是自觉的生命精神促成了他的书画艺术进入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