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最新动态:中国文联党组通知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艺术之魂在于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灵
来源: | 作者: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7-01-19 | 1308 次浏览 | 分享到:

  有名家评论说:公丕炎的近作,基本以“鸡”为表现主题,以花卉树石为背景,以写意表现为手法,且赋予作品以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特点,使意象、符号、笔墨所表达的现实生活的生机与活力,指向当代生活的诗意与美感。这是公丕炎作品的突出特色。

  中国大写意的花鸟画,画家一般都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笔意的动物形象,如李可染之于牛、黄胄之于驴、徐悲鸿之于马、李苦禅之于鹰、李燕之于猴、冯大中之于虎、汤文选之于猪、吴作人之于骆驼……人说公丕炎则有鸡趣。与古今画鸡名家相比,公先生的鸡画与众不同,个性独具。其特色之一:画鸡爪不用勾线。公先生画鸡爪一反众家的先勾线后染色法,只用水墨一气写成,简到不能再简,反觉劲健异常。其特色之二:画鸡冠只点三笔。公先生每每当场画鸡,等把鸡的眼睛、嘴巴、身体、鸡爪都完成后,最后画龙点睛般用曙红点鸡冠,唰唰唰,只三笔标出高冠。其特色之三:用墨独特。公先生画鸡,除鸡冠用红色外,纯用水墨在浓淡干湿中变化,大胆尝试以水墨写意画鸡,笔墨简练至极,寥寥几笔,神形俱全。

  “艺术之魂在于画家是否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灵”,是画家公丕炎先生的一句肺腑之言。中国画自古以来以画明志,古有唐伯虎画鸡,近代的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家也画鸡。纵观画鸡的变化过程,作为表现客体的鸡,随着画家的感受而变化,主客体相融,客体并未异化。创新即是变化,与他人或与自己比照。变化来自于画家的感受,造型、笔墨、色彩、构图等外在形式的变化,只是变化的结果而不是根据。变化还与画家对形神、似与不似等问题的认识有关。这方面,有两事不易处理:一是化俗为雅;二是化实为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画家而言,天人合一不是玄谈,画鸡可能就是达到天人合一艺术境界的中介。

  公先生画鸡,首重“神采”。这个神,不仅是花鸟自身之“神”,更重要的是人格化、人性化、负载文化传承底蕴的“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视鸡为太阳鸟,称之为“德禽”。《尔雅翼》中说,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鸡确实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家禽,其“表情”也十分生动、丰富。司晨的鸡,昂首挺胸,神气十足;觅食的鸡,俯首含胸,温和柔顺;闲游的鸡,悠然自得,与世无争;遇敌的鸡,咄咄逼人,剑拔驽张……公丕炎先生写鸡不以形似,只取其神,轻快浑厚,惬意深沉。无论公鸡还是母鸡,或者一群可爱的小鸡,都用直白的笔墨展示出生命的强大,公鸡多用笔果断,展示雄健,母鸡多用线条勾勒展示其温顺,而小鸡则笔墨清润秀雅,以示天真烂漫,笔墨精简寥寥,却神形兼备。公先生的“鸡”能够在形像中溢显雍雍,在神似中表现出大雅。雍雍大雅就成了公丕炎先生追求和膜拜的艺术创作意境,也是公丕炎先生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在。

  公先生画鸡,亦精于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国画大师石涛说“黑墨团中天地宽”,道出了黑色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公先生深知用墨之道:“淡,浓、干、湿、泼破、勾、染”等各种笔法墨法交互使用,时而严谨细腻,时而洒脱奔放,丰实而不保板,飘逸而不草率,笔与墨的运用相辅相成,把“气韵发于墨”广泛应用于创作之中。写意中国画的“神”(即“意”),就是通过笔墨的高低、文野之分来传递的,很难想象一幅没有笔墨的中国画会是什么样子。写意中国画通过点、线、墨色等一系列完备的手法、技能、理念来反映作者的主观世界,早已形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表现形式上,笔墨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和长项,使之迥然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笔墨的好坏是评判一幅写意作品的首要标准,往往一幅作品就是因为有几块好的笔色、线条摆在上面,便使人觉得满纸清气、淋漓、隽永。即使造型稍有不准,也无碍于事。李苦禅先生在谈他画鹰时说过“离形愈远,离神愈近”。反之,离形愈近,离神愈远。当然这里的“远”和“近”也有个度的把握,必须在大量的绘画实践中,不断总结慢慢体会。

  公先生画鸡,亦厚于师家。画鸡能充分展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审美价值取向,所以许多中国写意画家以鸡入画,将笔墨发挥到极至。众多擅长画鸡的前辈中,应首推清末任伯年先生。任伯年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家、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精。他的鸡造型准确,色彩丰富,是一位开创性的大师,至今影响很大。一代大师齐白石先生,继承了八大、吴昌硕的优良传统,并将其融为一体,加之民间艺术观念的影响,开创了大俗大雅的一代新风,尤其画小鸡,占得浑然苍厚,毛茸茸的感觉活灵活现。齐白石曾经对胡佩衡说过:“余画小鸡二十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徐悲鸿是我国伟大的美术教育家,人物和马画得非常著名,所作雄鸡笔墨深得传统水墨精髓,且又自出新意。他将鸡的腿足画长,夸张得恰到好处,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黄胄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同时也擅长各种动物和家禽,他直接以速写线条入画,经线为主,线面结合。所画的鸡形象生动、笔墨纯熟,随笔成趣,绝无雷同。陈大羽以花鸟画名世,他的花鸟画取材广泛且重在写意。他用笔刚中藏柔,朴茂雄健。陈大羽的花鸟画创作,除了追求意境,对形式美的要求也较高,常采用顶天立地的构图,小而不塞,大而不空。大羽的花鸟画以“大公鸡”最为出名,人称“画鸡大师”。公丕炎先生汲取众家之长,习古而不泥古,主张个性创新,不求具象,单取神似,跃然纸上的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公先生潜心于画鸡,有着他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公先生之所以选择写意手法作为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不是偶然的:因为出生在齐鲁大地的画家,深得齐鲁文化的孕育,而且积淀颇为深厚的齐鲁文化给了他的生命以品格和质量,酿成了他真诚朴素、坦率大气的性情,况且生命本色的使然与表现,又驱使他在人生之路上选择了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方式、在艺术之路上选择了率性而为,洒脱随意的方式:因此,以写意笔墨手法入画便是他极其自然与必然的选择了。

  公先生最令我佩服的还有他心志和精神境界,非常人、庸人所能及。

公先生坦言:“我很在意自己的心态,我的相处之道就是甘于吃亏,多为他人着想。无论和谁打交道,我能马上发现对方的闪光点;无论观看谁的作品,即使初出茅庐的小字辈,我也会由衷地去鼓励。平时遇到好事,先与大家分享;有了进步的平台,就极力推荐年轻人;争名夺利的竟场,远远躲开:容易产生矛盾的场所,干脆就不出现。身在世俗社会,遇到不顾是正常的,只要遇到,我就去画画,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公先生出生在文化故地泰山脚下,生活学习在天子封禅东岳的御道旁,坦荡磊落的风范自然就流尚在血液中,温文尔雅的气质自然就浸入了投手顿足之间。公先生大接受彩访时还说过这样的一番话:“我确实是把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放在了首位。技法很重要,这些年,我每天都是5点多起床,在艺术创新、继承传统、吸收西洋等多方面,下过苦功夫。但是我非常清楚,艺术之魂在于画家是否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灵。我常常告诫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的喧嚣和浮躁,做人,一定要坦坦荡荡;无论面对多少诱惑,做事,一定要干干净净。心灵纯净了,画面才能清心;画面能清心,画家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王华超:散文作家.书画评论家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合作出版刊物


§友情链接§
中国书法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