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YYYY年MM月DD日 H:mm:ss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点此返回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翟鹰艺术中心
首页
艺术简介
作品
艺术资讯
留言
落想不同 下笔自异
来源:
艺术家提供
|
作者:
吴休
|
发布时间:
2016-01-04
|
2003
次浏览
|
分享到:
1989年7月,杨炳湘女士在大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美术》、《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真善美》等报刊纷纷发表了画家和美术评论家的文章,给予热情的肯定。著名雕塑艺术家钱绍武在文章中写道:“偶然从美术馆画廊经过,杨炳湘的画展吸引了我。……看过几张之后,立即为她所特有的意境和多方面的表现手法所打动。有的飘渺空阔,有的深厚苍茫,有的清新灵动,有的古拙浑厚。一个画家在同一展览会上能有如此多样的风貌,我认为,是近年来极不多见的。”
我也有同样感受。杨炳湘的画,使我首先感到的是意境清新,不落陈套,有她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天地和情感氛围;作品或苍松数株,或飞瀑一挂,或枯树临风,或独舟泊岸,或一抹流云,或几点寒鸦,……这一幅幅画仿佛是一首首吟咏大自然的抒情诗,作者以其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把自己对家乡山川风貌积蓄起来的全部情感,一一倾吐了出来,拨动着观赏者的心弦,令人心旷神怡。
炳湘的山水画总的感觉是宁静、淡远、含蓄、秀逸,细微中亦不泛雄浑之气。言简意赅,格调高雅,十分注重诗意的追求。如《松月图》、《疾风》、《晚风》、《欲雨》等。
前人论画说:“山水之难,莫难于意境,笔墨非不苍古,气韵非不浑穆,章法非不绵密,一落窠臼,便是凡手……故善画者,不须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即一树一石,一丘一壑,落想不同,下笔自异。”炳湘正是这样一位善画者。
炳湘何以能出手不凡,我想这与她的本职工作不无关系。她担任《诗刊》美编十多年,对诗歌耳濡目染,于潜移默化中汲取了大量的古代诗与现代诗的营养。苏东坡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法国大作家伏尔泰也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我并不认为画家必得工诗,然而,画家必备诗人的素质和情怀。
炳湘的画之所以具有较高的格调,还因为她对中国画的笔墨和山水画的意境有较深的领悟和执著的追求。二十年前,杨炳湘发表过一篇关于《中国画的笔与墨》的颇有见地的理论文章。她说:“当我们欣赏一幅中国画的时候,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画面上的生动形象,如果再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生动形象原来是由‘笔’和‘墨’构成的。‘笔’、‘墨’就是中国画的主要特征。”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查看全文 »
上一篇:
我认识的吴冠中先生
下一篇:
“应景变法” 门外......
翟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绘画专业教授
研究生导师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
、
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