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翟鹰艺术中心

我 从 风 景 中 走 来
来源:艺术家提供 | 作者:杨炳湘 | 发布时间: 2016-01-04 | 2169 次浏览 | 分享到:
     画者心象,画迹就是心迹。心为人生经验之总汇。所谓画如其人,此言不虚。
     我出生的地方与四川邻水县么滩御临河古镇一河相望,名叫“高坎塆”,是一个山水环绕,竹树掩映的小村庄。小镇早年是个水运码头,有“小重庆”之称。
     我自幼对父亲购回的连环画、年画和图书着迷,喜欢画村里的房子、山上的树和小鸟。基于此,上小学时便能画小的生活场景画,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庆幸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出生长大,从小在大自然里疯跑,看它,听它,画它,对那里的山山水水了解、熟悉、亲和如同自己的家人。
     我是在离家一百二十里路的县城里读的初中和高中,每学期要从家到学校往返一到两次。有时中间要回家取粮证或伙食费,只能请三天假,回去一天,休息一天,再一天返回学校。好几次都是我一个人步行往返,一天要走完这么远的山路,脚都走肿了,途中常常十几里不见人烟,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累了就在风景好的地方坐一会,观景看山,听蝉鸣鸟叫,虽然辛苦,却磨炼了我的意志和胆量,饱览了途中的山川美景。
     成年后,我游览过桂林、黄山、华山、泰山、天山、峨嵋山、瑞士雪山,以及长江、黄河、巴黎的塞纳河等名山大川,但到底不如早年我对家乡山水的印象深刻和来得自在。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些经历对我画山水画影响深远,至关重要。直到今天,我只要一闭眼、一凝神,那山、那水、那天上的云、那路边的草都还犹在眼前,在我的想象中,人会随着白云悠游,随着鸟儿翱翔。苦和累都会过去,美好和快乐却永远地留下来。我的这些经历,已经或多或少溶入到我的一些作品之中。
     我早年得到知名画家冯宗祥老师指教,学习中西绘画的基础知识。到《诗刊》任美术编辑以后,聆听过钱绍武、黄永玉、何海霞、卢光照、吴冠中、白雪石等名师名家为美院学生、研究生讲授的一些大课和绘画演示课。后来与白雪石、吴冠中先生相识,得以向他们当面请教。
     除了画画,我还喜欢读书。小学期间通读过《说唱西游记》,后来阅读过不少中外文学名著、美学画论、古今诗词以及儒、释、道、包括《易经》这样的书籍。《易经》的哲学,是变化的哲学,万事万物,无不在变化中演进和发展,画亦如此。画要有风格,但要避免“风格化”,艺术的自由表达关乎艺术的生命,不可被所谓“风格”所困。1987年,我在《美术家通讯》发表的短文——《也谈山水画的意境》中说到:“人有不同,景有不同,感受也不同,要抓住哪怕是些许差异,因境变法,探求相应的表现手段,。如果不同题材均以一法炮制,必定面目雷同,难以表现多样奇特的意境”,在这里正好适用,防止风格化的最佳选择之一就是因境变法,变是不变的法则,解决停滞的良方。

翟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绘画专业教授

研究生导师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