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本世纪初的作品,非常感谢中央美院国画系。
刘克明:今天这个机会是一个惜缘的机会,往前走同时要回头看,看自己的恩师渐行渐远,但 是我回头的时候发现他越来越高大,甚至可以说他的精神力量犹如我们上学的时代就已经形成了那样一种观念或者那种想法、那种抱负,今天这个时候再看自己老师 的时候发现他真的非常伟大,非常让我们敬佩。今天是我们老师的追思会,同时回到自己的母校,和自己当年的同窗在一起回忆和恩师在一起的情景,感觉眼前浮现 的东西很多。
说到张凭老师,他在我一生当中是举足轻重的导师。我最早认识张凭老师时才8岁,等到我19岁考中央美院的时候,我拿着速写 本看展览。我的身后一个人拍了我一下,我回头一看这个老师就说你是克明吧?这个人就是张凭老师。他问我做什么?手里拿的什么?我说我拿的是我画的十渡太阳 山的速写,还画了一本京剧连环画,然后张凭老师什么都没有说,就给我写了家里的地址,我第二天就去找他了,这就是我的开始。当时张凭老师说你从来没有画过 山水,你得补课。从这开始我跟张老师学了半年。我原来是画人物的,所以有了这样一个机缘。当时我自己感觉我有愧老师的呵护和恩爱,但是我自己埋下了一个种 子,就是一定要把画画好,一定要在老师的教导下有所进步。我对张凭老师最本质的看法,包括对自己在艺术上的教导,我们班是李可染先生的实验班,所以是以山 水为主。因为张凭老师是苦学派,我们那时候画写生就是严谨。老师说了你想跑起来要先学走。包括咱们美院的传统,就是前期的概念是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 依然坚守这样的传统,就是用最大的勇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我后来走了很多地方,但是最终回过头来看,这个东西是有无穷的魅力和影响力。所以我有 这样的老师非常幸运,老师是我的一面镜子,我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有老师的监督。有这么多大师在后面,我们珍惜自己的时光,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真正有意义的 中国画创作上。我觉得老师对我们的教诲是受益终身的。到目前为止我非常感激张凭老师,那种心里的爱,感觉到老师对自己无私的培育,我们作为学生感激终生。 而且每次跟师母打交道的时候,都是带着一种真实的心态跟师母交心的聊天,感觉到好像自己也是他的孩子。
李铁生:刚才听了很多老先生和张 凭先生的学生对张先生的回忆。我也非常有感触,通过张凭先生的作品,可以感觉出他是以情入画、以笔入画的过程。以情入画就是看他的作品是围绕自己家乡附 近,他老家是新乡,挨着太行山、黄河,所以他基本上是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绘画的主脉。如果没有对家乡的眷恋,他不会选择这两个题材作为他一生的追求。同时我